1994年初,同學聽到我在一天作30個EKG,嚇一跳,怎可能作那麼大的數量?

那個月,我輪調到家庭醫學科實習,恰好有個棒球隊,選手們作例行的健康檢查。

各科的醫師來到家醫科,選手不必分別到各單位診間,也不用另外到心臟科的檢查室。

我作了第一個EKG,發現機器有雜訊,以往用慣新型的設備,看到的圖型都很美觀。突然遇到鋸齒狀的P波、QRS、T波,我想應該還不致於影響判讀,但仍放不下心,打電話到心電圖室,詢問能否借一台比較新的機器。

技術員說,那台機器雖然老舊,可是功能仍然很好。

他還教我一些消除雜訊的秘訣:在雙手雙腳接觸點,墊個Normal Saline棉球,傳導效果變好,雜訊干擾便可降低。

真的,圖型變好看了,那天作完30個人的EKG,真是實習過程的一大收穫!

別人似乎很難遇到這種機會,因為心電圖室的檢查,由技術員操作,不會叫Intern去作。平常在病房或急診,一天偶爾遇到幾個病患需作EKG,大概也很少超過5個。

我能在舊機器作出足夠品質的EKG,回到病房,用了比較新的機器,當然作EKG更是熟練。

在急診,有一次,護士發現我作出來的EKG,圖型很漂亮,拿去給其他護士們看。大家很驚訝!竟然看不出雜訊。

急診與病房的EKG設備是相同款式,而病房的設備,比較少操作,急診的使用率比較高。這種新型機器,應該都具有自動過濾雜訊的功能,但是用久了,可能接觸點的傳導減弱,難免出現一點鋸齒狀干擾波。我把墊N/S棉球作EKG養成習慣,這能消除雜訊。

面對大量、重複的工作,能由其中學到一些訣竅,實在很快樂!